广西田东:以“三个结合”破解“三大难题”

2021年08月05日 10:44

孙亮

近年来,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,乡村新建房屋越来越多,但新房外立面装修规划不统一、旧房屋风貌破损、环境脏乱等现象日益严重,出现了“有新房无新村,有新村无新貌”的尴尬境遇。针对这一现状,广西壮族自治区田东县以“三个结合”为抓手,着力破解“钱从哪里来”“精品怎么创”“如何保长效”三大难题,推动乡村风貌提质升级。经过三年多努力,全县打造形成一批特色街区,一个个升级版的美丽新村跃然而出。

——突出财政与社会相结合,着力破解“钱从哪里来”难题。

通过“三个一点”,多渠道解决资金投入问题。

一是财政资金投入一点。从2017年起实施“特色街道三年提升计划”,每年每个乡镇投入300万元,在完善乡村道路、文化广场、排污管网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基础上,推进街区房屋外立面改造,打造立面整洁靓丽、配套设施齐全、人居环境优美的集镇建成区。三年共投入财政资金9000余万元,改造民房外立面达13万平方米,广场改造2.5万平方米。

二是社会资本注入一点。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杠杆作用,撬动12.12亿元社会资本参与乡村风貌提升和产旅发展,集中投入实施了85个产旅整合及特色种养项目,形成了产业融合发展基地38个。

三是群众筹资投劳一点。积极发动优秀乡贤支持家乡建设,并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,鼓励群众集资捐款、投工投劳。如祥周镇睦群村垌群屯通过创新构建“党建+两会一社+农户”(屯务理事会、在外务工人员协会,新桂生态旅游合作社)模式,带动群众自发筹集各类资金360万元,自行打造的宜居乡村产旅融合示范点已初具雏形。

——突出“塑形”与“铸魂”相结合,着力破解“精品怎么创”难题。

充分挖掘乡村生态和农耕文化的独特魅力,以乡村旅游、生态农业、休闲农业等产业为支撑,持续铸造提升乡村的“形”和“魂”。

一是突出文化特色,挖掘文化内涵。按照“一镇一特色、一村一亮点”的思路,结合各自文化特色,建成了祥周镇“古镇新城”、印茶镇“红色故里”、思林镇“嘹歌之乡”等10个各具特色的集镇区示范点,串点成线完成10个乡镇镇区沿线村庄1344栋房屋立面改造,着力打造右江河谷交通沿线特色风貌示范带、北部和南部乡镇地质奇观等,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村庄文化名片。

二是突出产业支撑,带动经济发展。坚持风貌改造与产业发展相融合,通过风貌改造,促进产业良性发展。集镇改造完成后,乡镇街市增加沿街铺面1115间,铺面月租金平均增长约1000元/间,沿街铺面经营率达100%,带动9407人就业,其中贫困户862人。同时,依托乡村人居环境的改善,大力发展农村电商、休闲度假、旅游观光等新产业新业态,打造了一批精品示范村。建成全国“一村一品示范村4个”。

——突出建设和管理相结合,着力破解“如何保长效”难题。

充分发挥“三大作用”,突出管建并举,保证乡村风貌特色鲜明和长效长治。

一是发挥规划引领作用。严格审核把关10个乡镇风貌改造规划蓝图,先后组织开展4次集中参观考评,通过交流学习、观摩评比、绩效激励等方式,总结评优、推广经验,不断提高改造规划方案水平。严格执行“一户一宅”政策,加强批后监管,管控农村住宅地和建设风貌。

二是发挥制度保障作用。建立县、乡、村有制度、有标准、有队伍、有经费、有督查“五有”村庄人居环境及公共设施管护长效机制,探索建立专业化、市场化建设和运行管护模式,完善镇村巡查、县执法的“两违”巡查管控机制,推动乡村风貌治理制度化、长效化。

三是发挥村民自治作用。大力倡导“自己的家园自己建、自己的家园自己管”的理念,推动各村制定村规民约,搭建群众建设、群众管理、群众智慧的共建平台,引导村民参与乡村风貌治理。

(作者系国家发展改革委驻田东县工作组成员)

评论 共有0条评论
    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