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 新华网 2025-08-28 09:25:57
新华社长沙8月27日电(记者张格)晨光穿过武陵山脉的薄雾,洒在巍然耸立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碑上。年轻学子在纪念碑前整齐列队,向先烈敬献花篮、默哀。这个暑期,一批批研学团队来到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,在这片红色热土上汲取精神养分。
桑植县是贺龙元帅的故乡、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。翻开桑植县志,当年仅10万多人口的桑植县,就有5万多人参加红军、游击队,参与组建地方红色政权。参加南昌起义的桑植人,达3000余人。
桑植县有124处革命遗址遗迹和丰富的红色故事。如何利用好这些红色资源、让它们焕发新活力?近年来,当地以红色研学为突破口,精心打造“行走的思政课”,推出“我的长征”红色研学品牌,通过沉浸式教育,让革命先辈与当代学子展开跨越时空的对话。
学生们在贺龙纪念馆参观。新华社发
1935年11月,红二、六军团从桑植出发,踏上了伟大的长征之路。2025年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出发90周年,时光流转,今日的年轻学生们在这片土地上参与研学,在重走长征路上切身体会路途艰辛。
“红军不怕远征难,万水千山只等闲……”山风掠过,在声声诵读声中,学生们路过诸多革命遗址遗迹。带队老师则带领学生们辨认石壁上的红军长征标语,讲述一个又一个动人的红军故事。
来到贺龙纪念馆,学生们了解贺龙元帅“两把菜刀闹革命”的故事。“重走让我身临其境感受到那段峥嵘岁月,而枪支、打满补丁的军装等文物,又让我看见充满温度的历史人物。”来自广东省的研学学生向子瑞说。
学生们在贺龙纪念馆听讲解员讲述红色历史。新华社发
“红色研学不仅仅是一门实践课程,更是文化的浸润。”桑植县委常委、宣传部部长王玉成说,为了让红色研学、思政教育更生动,素有“中国民歌之乡”之称的桑植,推出了民歌思政课,以此增加课程的趣味性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。
民歌思政课上,桑植民歌代表性传承人歌声嘹亮,以领唱的形式将桑植百姓送郎参军的往事、红军将士的壮举、军民鱼水情娓娓道来。
“一边学唱民歌,一边了解家乡的革命历史,那些看似遥远的故事和人物,一下子就鲜活起来。”当地学生钟晶说,她最喜欢《门口挂盏灯》这首桑植民歌,歌里唱到老百姓为红军点一盏灯、照亮路途,让人动容。
据统计,今年以来,桑植县已接待超2.6万人次开展红色研学,创下历史新高。
翻开研学手册,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学生们的心得:“我们今天走几个小时就累了,当年红军长征的艰苦,绝对超乎我们的想象”“红军将士们视死如归,这是理想信念的力量”“伟大长征精神,永远是我们的精神财富”……
桑植县有关负责人介绍,为进一步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,日前张家界市已印发相关方案。未来,张家界全市中学生将在毕业前到桑植县参加一次红色研学,让学生们以沉浸式的学习方式更好感悟伟大长征精神。